中国纱线网 - 纱线行业门户网站 !

商业资讯: 行业新闻 | 企业报道 | 国内纺织资讯 | 国外纺织资讯 | 纤维 | 纺织 | 针织 | 纺机 | 服装印染 | 科研校院

你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商业资讯 > 新品科技 > 小小的一根纱线如何带来百亿元营收?
P.biz | 商业搜索

小小的一根纱线如何带来百亿元营收?

信息来源:shaxian.biz   时间: 2025-03-22  浏览次数:25

  走进江西省亿阳纺织集团的5G智慧工厂,一座高达30余米的智慧仓库格外引人注目。仓库内空无一人,一捆捆成品布匹通过高空廊桥输送系统源源不断地送进仓库,再通过自动导引车与堆垛机的无缝对接,精准送入指定货位。每一匹布都贴有二维码,4台双深位堆垛机穿行在16排货架间,日吞吐量可达5000卷,工厂马力全开冲刺2025年“开门红”。

  工作人员介绍,过去全靠工人挑选运送布料,不仅工作量大,还容易出错。如今,智慧仓库不仅节约了人力物力,还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。这是传统纺织行业转型跨越的一大步。

  亿阳纺织集团落户德安后,引入联通“5G智慧工厂”模式,3500平方米的5G智慧仓库基本上实现了无人化作业。中国联通江西省分公司提供技术支撑,打造智慧仓库,通过出入库无人化作业和智能搬运调度系统,使货物顺畅穿梭在织布、印染、制衣车间,打通纺纱、织布、染布、成衣等多道工序,实现无人仓储、无人物流应用。相比以前,仓储容量提升9倍,单日吞吐量提升1.5倍,锁定货品时间由30分钟缩短至1秒。通过机器代替人进行质检,检出率达90%以上,检测速度是传统人工检测的2倍,产品合格率接近100%。

  “传统的生产和仓储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。”亿阳纺织集团董事长刘诸辉表示,要想在现代纺织行业竞争中赢得优势,必须加快升级步伐。目前,亿阳纺织集团正在全力打造行业领先的5G全连接标杆工厂,为纺织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树立新标杆。

  同样在九江市,江西华远针织有限公司的5G智慧车间也展现出数字化生产的强大活力。走进车间,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科技感十足的综合控制大屏,企业产量、订单进度、能耗数据等关键信息一目了然。物联网、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这里得到充分应用,车间内机器轰鸣,生产线高速运转。

  作为一家总投资15.5亿元、每年可生产8000万吨精品面料的新型纺织面料加工企业,华远针织从建设初期就坚持走“信息化”与“工业化”深度融合之路。依托江西联通的技术支持,华远针织成功打造印染行业“5G数字工厂”,将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生产制造全过程。通过搭建印染MES工业互联网平台,企业实现了设备运行状态、印染助剂投放、生产作业进度等关键环节的可视化,并对投入产出、设备效率、能源使用等业务指标通过量化分析进行预测预警。此外,华远针织还成立了车间智慧控制中心,全面提升生产管控和绿色节能水平,不仅提升了产品品质、提高了染色合格率,还显著降低了物料成本和能耗。

  “我们现在的生产全部通过智慧中心系统来控制,使坯布的品质和质量更可靠、更稳定。”江西华远针织有限公司车间主任薛中福说,工人只需将生产所需的配料数据输入智慧印染系统,不同类型的产品便能实现自动化生产。这一举措不仅节约了30%以上的时间和人力成本,还将生产能耗降低了10%。2025年开年,华远针织的订单量同比增长20%。

  而在南方粘扣的拉丝车间,两条产线正在对分割好的尼龙切片进行牵伸。乘数字化转型之风,走高质量发展之路,江西南方尼龙粘扣公司自入驻德安以来,一直采用新设备、新材料、新工艺提升产能、转型升级,推动尼龙粘扣迈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,实现用工大幅减少,流程缩短三分之二,年产能提升15%。

  如今,纺织服装产业已成为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“1269”行动计划中12条重点发展的产业链之一,已建立从前端的化纤、纺纱到中端的织造、染整再到后端的研发设计、成衣制造的产业体系,江西全省服装产能达14亿件、纱线产能150万吨、布产能12亿米、化学纤维产能130万吨。小小的一根纱线如何带来百亿元营收?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走上数字化转型赋能道路。

  华远针织、亿阳纺织和南方粘扣的数字化转型,正是中国联通赋能新型工业化、推进纺织业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,越来越多智能制造的种子在这里破土而出。中国联通在江西联通落地江西省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,引入涵盖中国联通集团级专家人才的科创队伍,联合地方政府和企业,携手科研院所、江西省工信厅“两化”融合培训专家,通过构建“产业大脑+数字工厂”的生态体系,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,助力传统纺织企业实现从“制造”到“智造”的跨越。目前,研究院输出软著超20项、专利超10项,自主研发平台已服务纺织服装行业企业超50家,精准助力纺织服装产业链强链、补链、延链。

    ——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纱线网证实,仅供您参考